最近在重溫林正英的經典殭屍片時,又看到了「九菊一派電影」裡那些讓人毛骨悚然的邪術對決場景。說起九菊一派,這個在港片中神祕莫測的日本邪教組織,雖然現實中查無此派,但在電影裡可是把茅山道士搞得一個頭兩個大啊!
記得《驅魔警察》裡,林正英飾演的風叔和九菊一派的高手過招,那些用菊花施法的橋段簡直讓人印象深刻。電影把日本陰陽術和中國茅山道法碰撞得火花四射,雖然現在看來特效有點陽春,但那種緊張刺激的鬥法氛圍還是很夠味。特別是女主角長得像張曼玉,更讓這部片多了些話題性。
說到九菊一派的設定,其實融合了不少民間傳說元素。導演把大家對日本神祕文化的想像,加上香港人最愛的殭屍題材,炒出一盤香噴噴的娛樂大菜。雖然現實中沒有九菊一派這個組織,但這種中日法術大亂鬥的創意,在當時可是新鮮得很呢!
電影名稱 | 上映年份 | 九菊一派代表角色 | 經典場景 |
---|---|---|---|
驅魔警察 | 1990 | 西協美智子飾演反派 | 菊花控屍術 |
鬼打鬼之黃金道士 | 1992 | 日本陰陽師 | 神社鬥法 |
殭屍先生續集 | 1986 | 未直接提及但風格類似 | 符咒對決 |
這些年網路上總有人討論九菊一派是否真實存在,其實就像問殭屍是不是真的一樣有趣。電影嘛,本來就是要把現實中沒有的東西拍得跟真的一樣才好看。林正英系列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這些虛構的邪派組織塑造得煞有介事,連施法手勢都設計得有模有樣,讓觀眾明明知道是假的還是會覺得怕怕的。
現在回頭看這些老片,除了懷念英叔的經典道長形象,也會發現九菊一派的設定其實反映了當時香港人對日本既崇拜又帶點畏懼的複雜心理。那些詭異的菊花陣、式神召喚的橋段,就算放到現在來看,創意還是很前衛呢!
林正英當年點解要設定九菊一派做反派?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港產殭屍片的時代背景同文化脈絡。1980年代嘅香港,殭屍片正處於黃金時期,林正英作為「殭屍道長」嘅代表人物,需要為電影注入新鮮感。九菊一派作為日本陰陽師嘅反派設定,唔單止增加異國神秘色彩,仲反映咗當時港人對日本文化嘅複雜情感——既有好奇又有歷史傷痕。
九菊一派 vs 傳統殭屍片反派對比表
特徵 | 九菊一派 | 傳統反派 |
---|---|---|
文化背景 | 日本陰陽道 | 中國湘西趕屍 |
法術特色 | 菊花咒術、式神 | 符咒、銅錢劍 |
服裝造型 | 和風狩衣 | 清朝官服 |
角色動機 | 奪取風水龍脈 | 單純害人 |
林正英嘅巧思在於將東洋元素融入本土殭屍片,九菊一派用菊花做法器、操縱式神嘅設定,同茅山術形成強烈對比。呢種文化碰撞令《殭屍先生》系列跳出傳統框架,尤其係《靈幻先生》入面,九菊一派用菊花佈陣嘅場面,視覺效果比單純跳跳紮嘅殭屍更有衝擊力。當年香港觀眾對日本文化又愛又恨,銀幕上見到道長用糯米大戰東洋邪術,特別有代入感。
從電影製作角度睇,九菊一派嘅設定仲解決咗殭屍片嘅審美疲勞問題。1985年《殭屍家族》之後,市場已經充斥太多相似橋段。林正英引入日本反派,唔單止可以玩新法術特效,仲能順勢加入和風場景同配樂,等成部戲嘅國際感即刻提升。有趣嘅係,九菊一派角色通常由香港演員扮演(例如樓南光),佢哋刻意模仿日式口音嘅廣東話對白,成為另類笑點。
最近有唔少朋友問我:「九菊一派嘅法術同茅山術有咩唔同?」其實兩者雖然都係東方玄學體系,但起源同應用方式真係差好遠。九菊一派源自日本陰陽道,主要流傳於關西地區,擅長風水佈局同式神操控;而茅山術就係中國道教正統法脈,特別注重符咒同驅邪捉鬼。下面就用幾個重點同大家分析下。
首先講歷史淵源,九菊一派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嘅陰陽寮,融合咗神道教同密宗元素,發展出獨特嘅菊花印記系統。茅山術就係唐代上清派發展而來,以江蘇茅山為聖地,強調內丹修煉同雷法運用。兩者雖然都有驅邪功能,但九菊一派會用更多器物佈陣,好似銅鏡、菊花水盆呢類道具;茅山術士就多數靠硃砂符紙同桃木劍做法。
再嚟比較下實際應用方法:
比較項目 | 九菊一派法術 | 茅山術 |
---|---|---|
主要法器 | 菊花銅鏡、式神紙人 | 桃木劍、八卦鏡、符籙 |
施法重點 | 空間能量調和 | 罡步踏斗、咒語誦念 |
常見用途 | 商業風水、個人運勢 | 驅邪治煞、超度亡魂 |
傳承方式 | 師徒制(需血盟) | 道觀授籙(需度牒) |
講到傳承規矩,九菊一派收徒好嚴謹,要經過「菊水試煉」先可以正式入門,而且通常只傳長子或長女。茅山術就開放啲,只要通過道觀考核,就算係外姓人都可以學,不過要背熟《上清大洞真經》同掌握複雜嘅符籙筆順。至於效果方面,九菊一派嘅法術見效比較慢,但持續時間長;茅山術就多數即時見效,特別係對付陰靈作祟嘅情況。
最後提下現代應用,而家日本嘅九菊一派傳人主要活躍於建築風水界,幫大企業設計總部格局;茅山道士就多數接民間法事,例如安神位、解降頭呢類。兩派其實都有自己嘅禁忌,九菊一派最忌諱法事期間有金屬碰撞聲,茅山術就絕對唔可以喺子時過後畫符。
邊套電影最先出現九菊一派?原來唔係《驅魔警察》!好多人都以為林正英嘅經典作品係九菊一派嘅銀幕首秀,但其實早喺1985年嘅《靈幻先生》就已經出現過呢個神秘組織嘅蹤影啦!雖然戲份唔多,但係佢哋嘅邪術同標誌性嘅菊花圖案已經悄悄登場,比《驅魔警察》足足早咗5年㗎!
講到九菊一派嘅電影作品,其實香港靈幻片真係藏咗唔少彩蛋。以下整理咗幾部重要作品同九菊一派嘅關聯,睇完你就知點解《靈幻先生》先係始祖:
電影名稱 | 上映年份 | 九菊一派戲份 | 經典場景 |
---|---|---|---|
《靈幻先生》 | 1985 | 隱藏設定 | 反派使用菊花符咒施法 |
《驅魔警察》 | 1990 | 主線反派 | 林正英大戰九菊一派女術士 |
《陰陽路》系列 | 1997後 | 偶爾提及 | 角色對話中暗示組織存在 |
當年《靈幻先生》嘅編劇司徒安好鍾意喺電影度埋啲神秘組織嘅伏筆,九菊一派就係其中之一。雖然冇直接講明組織名稱,但係反派用嘅菊花法器、東洋邪術嘅設定,同後來《驅魔警察》裡頭嘅九菊一派根本係同一個套路。有資深影迷仲發現,兩部戲嘅道具組居然用返同一批菊花道具,連花瓣數量都一模一樣!
而家重溫返《靈幻先生》,你會發現好多細節都同後續作品連動。譬如話開場個道士作法時,神壇下面壓住塊寫住「菊」字嘅木牌;仲有中途出現過著和服嘅神秘人,腰帶上繡嘅花紋根本係九菊一派嘅家徽。當年睇可能冇為意,而家睇返真係覺得劇組好有心思,慢慢鋪陳呢個跨電影嘅邪派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