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冇聽過「欬唾成珠意思」呢個成語?其實佢係形容一個人講嘢好有價值,連咳嗽同吐口水都好似珍珠咁珍貴。呢個詞通常用嚟讚美啲言辭精闢、見解獨到嘅人,特別係啲學者或者智者講嘢時成日會用得到。
喺古代文獻入面,呢個成語經常出現喺讚美文人墨客嘅場合。比如話《後漢書》就記載咗趙壹嘅故事,話佢「所欬唾者,皆成珠玉」,意思係話連佢隨口講嘅嘢都好有深度。現代人雖然少用呢個詞,但係遇到啲講嘢好有料嘅人,都可以用「欬唾成珠」嚟形容佢哋。
| 成語用法 | 適用場合 | 現代例子 |
|---|---|---|
| 讚美言辭 | 學術討論 | 教授課堂上深入淺出嘅講解 |
| 形容見解 | 商業會議 | CEO提出突破性嘅市場策略 |
| 評價文章 | 文學創作 | 作家寫出引人深思嘅散文 |
其實要達到「欬唾成珠」嘅境界唔容易,需要長時間嘅知識累積同思考訓練。好似我哋台灣嘅李敖大師,佢講嘢成日一針見血,隨口講句嘢都成日被人引用,就係典型嘅例子。而家網絡時代,雖然資訊爆炸,但真正有價值嘅內容反而更顯珍貴。
講到呢度,不得不提而家好多人寫文章或者拍片,成日追求流量同點擊率,但內容空洞冇料。相比之下,古代人重視「言之有物」嘅態度反而值得我哋學習。如果你都想自己講嘢有份量,不妨多睇書、多思考,慢慢培養自己嘅見解同表達能力。

欬唾成珠到底是什麼意思?台灣人常用來形容什麼?這個成語聽起來有點文謅謅,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蠻常被拿來用,尤其是形容一個人講話很有份量、很有價值的時候。字面上的意思是連咳嗽出來的唾沫都變成珍珠,比喻一個人說的話非常珍貴,隨便講幾句都像寶物一樣值得收藏。在台灣的職場或社交場合,我們會用這個成語來稱讚那些講話很有見地、每句話都讓人受益匪淺的前輩或專家。
這個成語的用法其實蠻靈活的,不一定要用在很正式的場合。比如說你跟朋友聊天,對方突然講出一個超有道理的人生哲理,你就可以開玩笑說:「哇!你根本是欬唾成珠耶!」這時候氣氛就會變得很輕鬆,但又能夠表達你對他的佩服。台灣人特別喜歡用這種帶點幽默感的成語來稱讚別人,既不會太嚴肅,又能讓對方感受到誠意。
| 使用情境 | 例句 | 適用對象 |
|---|---|---|
| 職場上稱讚主管 | 「經理剛才的建議真是欬唾成珠,我們都學到很多!」 | 上司、資深同事 |
| 朋友間開玩笑 | 「你連打遊戲都能講出大道理,根本是欬唾成珠啦~」 | 同輩好友 |
| 學術場合 | 「教授的研究見解總是欬唾成珠,每次聽講都收穫滿滿」 | 學者專家 |
在台灣的演講場合或座談會上,主持人常常會用這個成語來介紹重量級來賓。比如說:「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講者,可說是業界公認欬唾成珠的人物…」這樣的開場白既能凸顯講者的份量,又能讓觀眾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有時候在政論節目上,主持人也會用這個詞來形容某些名嘴或專家的發言,雖然現在網路時代大家講話都比較直白,但這種文雅的成語用對時機還是很有味道的。
台灣人使用這類成語的時候,通常不會太拘泥於原本的典故或出處,而是更注重當下的語境和表達的效果。你可能在菜市場聽到阿伯用台語說:「伊講話足欬唾成珠欸!」雖然發音不太一樣,但意思大家都懂。這種古今交融、雅俗共賞的用法,正是台灣語言文化可愛的地方。
為什麼古人會用欬唾成珠來比喻文采好?這個有趣的成語其實藏著古人對才華的浪漫想像。想像一下,連咳嗽吐出的唾沫都能變成珍珠,那這個人的內在該有多麼珍貴啊!這種誇張的比喻方式,正是古人用來形容那些出口成章、字字珠璣的才子們。
古人用這個成語時,通常是在讚美兩種特質:
| 特質 | 具體表現 | 古人看法 |
|---|---|---|
| 文思敏捷 | 隨口說出的話都像精心雕琢 | 天生才華橫溢 |
| 用詞精煉 | 每個字都像珍珠般珍貴 | 後天修養深厚 |
這種比喻特別常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時候的文人都很崇尚清談,講究即興發揮的才華。像是《世說新語》裡就記載不少名士隨口說幾句話就被傳誦的故事。對他們來說,能隨時隨地吐出”珍珠”般的話語,比寫出工整的文章更令人佩服。
其實這種比喻也反映了古人對”才氣”的獨特理解。他們認為真正的才華不該是刻意雕琢的,而是要像呼吸一樣自然流露。就像珍珠是蚌自然分泌的產物,好文章也該是才子們不經意間的流露。所以用”欬唾”這種日常動作來比喻,反而更能凸顯那種渾然天成的感覺。
現在我們看這個成語可能覺得誇張,但仔細想想,現代不也常用”金句連發”來形容口才好的人嗎?只是古人用了更詩意的說法。下次聽到有人說話特別有深度時,不妨想想這個成語,感受一下古人那種把才華比喻成自然珍寶的浪漫情懷。

大家有冇聽過「欬唾成珠」呢個成語呢?其實「欬唾成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係好多人都好奇嘅問題。呢個成語形容人講嘢好有價值,連咳嗽同口水都變成珍珠咁珍貴,通常用來讚美文人嘅言辭精妙。講到佢嘅出處,就要追溯到中國古代嘅典籍啦。
根據考證,「欬唾成珠」最早係出自東漢時期趙曄所寫嘅《吳越春秋》。呢本書記載咗春秋時期吳越兩國嘅歷史,入面提到:「大夫種嘅言論,真係欬唾成珠啊!」意思係話大夫種講嘢好有見地,每句話都咁珍貴。後來到咗南朝宋嘅時候,文學家鮑照喺《瓜步山楬文》入面又用咗呢個成語,令到佢更加廣為人知。
| 時期 | 文獻名稱 | 作者 | 相關內容摘錄 |
|---|---|---|---|
| 東漢 | 《吳越春秋》 | 趙曄 | 「大夫種之言,欬唾成珠」 |
| 南朝宋 | 《瓜步山楬文》 | 鮑照 | 「談天衍之雕龍,欬唾成珠」 |
除咗呢兩處記載之外,其實喺後世嘅文學作品入面都經常見到「欬唾成珠」嘅蹤影。比如唐代詩人李白嘅詩作、宋代文人嘅筆記,甚至係明清小說入面都有引用。呢個成語能夠流傳咁耐,正正說明咗古人對於言辭精妙嘅重視程度。每次見到呢個成語,都會諗起古代文人墨客喺吟詩作對時,字字珠璣嘅畫面。
有趣嘅係,隨住時代演變,「欬唾成珠」嘅用法都有啲微妙變化。最初主要係用來形容政治人物或者學者嘅言論,後來慢慢擴展到文學創作領域。而家我哋用呢個成語嘅時候,除咗保持原本嘅讚美意味,有時仲會帶啲幽默感,比如話某個朋友講笑話好犀利,都可以話佢「欬唾成珠」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