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問到「辛酉年 読み方」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想知道辛酉年這個干支年份的日文唸法啦!在台灣我們常會遇到需要查詢農曆年份對應干支的情況,特別是跟日本朋友交流時,知道怎麼用日文說就很重要囉。
先來個簡單對照表,讓大家一目了然:
| 干支 | 日文讀音 | 羅馬拼音 |
|---|---|---|
| 辛酉 | かのととり | kanoto tori |
| 甲子 | きのえね | kinoe ne |
| 乙丑 | きのとうし | kinoto ushi |
說到辛酉年,在日本的傳統曆法中其實跟台灣一樣都是用干支紀年,只是讀法不同。像是2021年就是辛酉年,日文就唸作「かのととり」。這個讀法是結合了五行(辛=かのと)和十二支(酉=とり)的念法,跟中文的「辛酉」發音差很多對吧!
如果想自己推算其他年份的干支讀法,可以記住這些規則:
1. 天干的日文讀法都有固定對應,像是甲=きのえ、乙=きのと、丙=ひのえ
2. 地支的讀法則跟生肖一樣,像是子=ね(鼠)、丑=うし(牛)
3. 組合起來就是干支的完整讀音,記得天干在前地支在後
實際應用時,像是看日本歷史資料或和日本人討論傳統節日,知道這些讀法就很有用。比如看到「明治14年は辛酉年でした」這樣的句子,現在你就知道是在說1881年,而且能正確讀出來囉!
順帶一提,台灣有些日治時期的文獻也會用到這種干支標記,下次在古蹟或老文件上看到「辛酉」字樣,不妨試著用日文唸唸看,會更有感覺喔!

最近在查農曆年曆時,看到「辛酉年」這個詞,突然想到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怎麼念。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辛酉年怎麼讀?台灣人常用的發音教學」。其實這個詞在台灣日常生活中不常出現,但在看農民曆、算命或歷史劇的時候就會碰到,學會正確發音才不會鬧笑話啦!
先來說說「辛酉年」的結構,它是由天干「辛」和地支「酉」組成的。在台灣,這兩個字的發音其實跟國語課本教的差不多,但有些小細節要注意。天干「辛」要念「ㄒㄧㄣ」,就像「辛苦」的辛;地支「酉」要念「ㄧㄡˇ」,跟「友誼」的友同音,但記得是三聲喔!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得更清楚:
| 字詞 | 注音符號 | 台灣常見發音 | 類似發音的詞 |
|---|---|---|---|
| 辛 | ㄒㄧㄣ | sin | 新、心 |
| 酉 | ㄧㄡˇ | iu | 有、友 |
在台灣,有些長輩會用台語來念「辛酉年」,發音是「sin-iú-nî」,聽起來更有傳統味道。不過現在年輕人大多還是用國語來念,兩種發音都可以啦!下次看到農民曆上寫著「辛酉年」的時候,就不用猶豫要怎麼念了,直接自信地念出來就對啦!
另外要注意的是,雖然「酉」這個字單獨念「ㄧㄡˇ」,但在「酉時」(下午5-7點)這個詞裡,台灣人也常常會念成「ㄧㄡˊ」時,算是比較特別的變音。不過在「辛酉年」這個詞裡,還是建議大家用標準的三聲發音比較好喔!
為什麼辛酉年的讀法會讓人搞混?專家解析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人日常用語習慣有關。大家平常講到年份都習慣用「民國」或「西元」,突然遇到干支紀年就卡住了。更麻煩的是「辛酉」這兩個字在台語和國語的發音差很多,連帶讓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念才正確。
先來看看干支紀年的基本規則。天干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起來60年一循環。問題就出在「辛酉」這組,因為:
| 讀音對照 | 國語 | 台語 |
|---|---|---|
| 辛 | xīn | sim |
| 酉 | yǒu | iú |
很多長輩習慣用台語念干支,年輕人卻學國語發音,兩代之間溝通就容易產生代溝。像「辛酉年」有人念「sim-iú-nî」,有人念「xīn-yǒu-nián」,根本是雞同鴨講。而且「酉」字在國語常被誤讀成「yòu」,其實正確發音是第三聲「yǒu」,這又增加混亂度。
另外一個讓人困惑的點是干支年跟西元的對應關係。辛酉年每60年出現一次,最近幾次分別是1921、1981、2041年。但一般人根本記不住這種對照表,看到「辛酉」兩個字就頭痛。特別是辦傳統婚喪喜慶時,老一輩堅持要用干支紀年,年輕人只好偷偷拿手機查詢,場面實在有點尷尬。
其實這種文化斷層現象不只發生在干支紀年上。像農曆節氣、傳統稱謂等也常讓現代人一頭霧水。有老師在課堂上做過實驗,問學生「酉時是幾點」,結果全班只有3個人答對。這種傳統知識的流失,或許也是為什麼辛酉年讀法會讓這麼多人搞混的原因之一。

最近在整理農曆資料時,突然想到「辛酉年到底是什麼?台灣農曆小知識」這個問題。其實啊,台灣傳統的農曆紀年方式跟我們平常用的西曆很不一樣,是用天干地支來計算的,這種系統從古代中國流傳下來,到現在還是很多人會參考,特別是老一輩在算八字、看風水時都會用到。
天干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兩組合起來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甲子年」、「乙丑年」這樣。辛酉年就是天干的「辛」配上地支的「酉」,每60年會輪一次,上次的辛酉年是1981年,下次就要等到2041年囉!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看看最近幾年的農曆年份:
| 西元年份 | 農曆年份 | 生肖 |
|---|---|---|
| 2020 | 庚子年 | 鼠 |
| 2021 | 辛丑年 | 牛 |
| 2022 | 壬寅年 | 虎 |
| 2023 | 癸卯年 | 兔 |
| 2024 | 甲辰年 | 龍 |
| 2025 | 乙巳年 | 蛇 |
在台灣,農曆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不只是過年要看農曆,連農民曆上的「宜」、「忌」、二十四節氣,甚至是拜拜選日子,都跟這個系統有關。像現在是2025年9月,農曆就是乙巳年八月,再過幾個月就要進入丙午年了。這種傳統曆法雖然看起來複雜,但其實很有規律,只要記住天干地支的順序,自己也能推算出年份來。
說到辛酉年,老一輩可能會想起1981年的台灣,那時候社會正在快速發展,股市開始熱絡,很多現在的中年人都是在那個年代長大的。每個農曆年份其實都承載著不同的時代記憶,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到了現代,還是有這麼多人會注意這些傳統的紀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