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老照片時,發現好多1998年的回憶都只標了農曆日期,想查對應的國曆整個霧煞煞。剛好手邊有整理好的1998年農曆國曆對照表,分享給同樣需要查詢的朋友們。這年剛好閏五月,農曆會多一個月,對照起來要特別注意,像是我阿嬤的生日在閏五月,以前常搞錯到底要過哪個五月啦!
1998年有個特別的地方是「雙春年」,也就是農曆年裡有兩個立春,這種年份在傳統習俗中被認為適合結婚。當年很多新人搶著登記,我表哥就是那年結婚的,現在想想還真是熱鬧。另外這年的中秋節在國曆9月10日,比往年都早,記得那時候月餅廣告提前半個月就開始狂打。
農曆日期 | 國曆日期 | 節氣/節日 |
---|---|---|
正月初一 | 1998年1月28日 | 春節 |
正月十五 | 1998年2月11日 | 元宵節 |
五月初五 | 1998年5月30日 | 端午節 |
閏五月初五 | 1998年6月28日 | (閏月) |
七月初七 | 1998年8月28日 | 七夕 |
八月十五 | 1998年9月10日 | 中秋節 |
九月初九 | 1998年10月28日 | 重陽節 |
十二月初八 | 1999年1月24日 | 臘八節(跨到1999年) |
記得1998年2月4日立春那天,市場裡賣春捲皮的攤位排超長,因為那年立春在農曆新年前,按照習俗要吃春捲「咬春」。我媽還特別交代要買兩份,說閏年要加倍討吉利。現在看到對照表才發現,原來那年從國曆1月就開始有年節氣氛了,難怪小時候覺得寒假特別有過節感。
如果需要查更詳細的日期,可以把這張表存起來參考。特別是農曆生日要轉國曆的時候超實用,像我阿公都堅持過農曆生日,每次幫他訂蛋糕都要翻老半天農民曆。有了這個對照表,直接看閏五月後面那個日期就對啦!
1998年農曆國曆對照表怎麼查?3分鐘教你快速轉換
最近在整理老照片時,發現好多1998年的日期都只寫農曆,想找國曆對照超麻煩的對吧?別擔心,其實查1998年農曆轉國曆超簡單,用手機或電腦都能快速搞定。以前長輩都習慣用農曆記事,但現在我們更熟悉國曆日期,學會這個轉換技巧超實用的啦!
線上查詢超方便
現在很多網站都有提供農曆國曆轉換功能,像「內政部戶政司」或「農曆查詢網」都能用。只要輸入1998年+農曆日期,系統就會自動顯示對應的國曆日期。我自己最常用的是「中央氣象局」的曆法轉換工具,介面簡單明瞭,連當天的節氣和生肖都一起顯示,超貼心的!
1998年重要日期對照表
這邊整理幾個1998年大家比較常問的節日對照,直接存起來超方便:
農曆日期 | 節日名稱 | 國曆日期 |
---|---|---|
正月初一 | 春節 | 1998年1月28日 |
正月十五 | 元宵節 | 1998年2月11日 |
五月初五 | 端午節 | 1998年5月30日 |
八月十五 | 中秋節 | 1998年10月5日 |
九月初九 | 重陽節 | 1998年10月28日 |
手機APP也能查
如果常需要查農曆國曆轉換,推薦安裝「台灣農曆」或「萬年曆」這類APP。像我阿嬤生日是農曆11月20日,用APP查就知道1998年是國曆12月18日,設定提醒超方便的。這些APP通常還會顯示當天的宜忌事項,要挑好日子結婚或搬家都很實用。
實體農民曆別丟掉
雖然現在都數位化了,但家裡有1998年的實體農民曆也別急著丟喔!老一輩的農民曆通常會在頁眉標註國曆日期,直接翻閱對照反而更有感覺。我上次在老家找到一本泛黃的1998年農民曆,裡面還有阿公寫的備註,這種懷舊感是數位工具比不上的啦!
最近有朋友在翻舊日曆時發現,為什麼1998年農曆國曆日期會差這麼多?這其實跟農曆的「閏月」規則有關。台灣人習慣的農曆是陰陽合曆,既要配合月亮盈虧(約29.5天為一個月),又要盡量對應太陽回歸年(約365.24天),所以每2-3年就要加一個閏月來調整誤差。而1998年剛好遇到「閏五月」,讓整個農曆年多出一個月,導致與國曆的對應日期差距特別明顯。
先來看個簡單對比表:
日期類型 | 1998年天數 | 說明 |
---|---|---|
國曆(陽曆) | 365天 | 固定每年天數 |
農曆(陰曆) | 384天 | 因閏五月多30天 |
差距 | 19天 | 相當於半個多月 |
這種情況其實不算罕見,但1998年特別引人注意是因為閏月出現在年中(五月),打亂了傳統節氣的節奏。像當年的端午節就比往年晚了將近一個月(國曆6月28日),中秋節也拖到10月5日才來。老一輩的台灣人應該還記得,那年農曆新年後的「無春年」現象(整年沒有立春節氣),就是因為閏月把時間軸往後推的關係。
說到閏月規則,台灣常用的農曆是參考紫金山天文台計算方式,主要看「冬至」所在月份來決定。如果某個農曆月份內沒有「中氣」(24節氣中偶數位的節氣),就會設為閏月。1998年五月後的「芒種」到「小暑」之間剛好卡進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所以就把這個月定為閏五月啦!
最近整理老照片時翻到1998年過年的回憶,突然好奇「1998年農曆新年是國曆幾月幾號?」查了資料才發現那年春節來得特別早,除夕就在1月28日,完全打破我記憶中二月才過年的印象。台灣人常說「正月正時鬧熱滾滾」,那年整個春節假期都擠在一月底,天氣還冷颼颼的,但街頭掛滿燈籠的氣氛特別濃厚。
那年剛好遇到虎年,百貨公司年貨大街從1月中就開跑,我媽還記得迪化街的烏魚子比往年貴兩成。最有趣的是查看當年的放假安排,發現從除夕放到初五共六天,但因為碰到週末,實際補假方式讓很多上班族搞不清楚:
日期 | 星期 | 節日 |
---|---|---|
1998/1/28 | 三 | 除夕 |
1998/1/29 | 四 | 初一(春節) |
1998/1/30 | 五 | 初二 |
1998/1/31 | 六 | 初三 |
1998/2/1 | 日 | 初四 |
1998/2/2 | 一 | 初五 |
翻舊報紙發現那年返鄉人潮創紀錄,高速公路從1月27日下午就開始塞車。電視台重播的特別節目表也很有趣,中視從初一早上八點就開始連播《還珠格格》,當時小燕子旋風剛起,重播收視率竟然比新節目還高。記得那年紅包行情價是600元起跳,但經濟不景氣,很多家庭都把壓歲錢縮水成360元討吉利。
現在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1998年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拜年要嘛親自登門要嘛打市內電話,我家那支紅色按鍵電話從除夕響到初五。親戚來拜年時最愛問「考試第幾名」,然後塞給你一包帶著樟腦丸味道的紅包,這些細節現在想起來都特別有味道。